时间:2023-06-13 05:11:29 | 浏览:144
丨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贵州梵净山丨
▲ 梵净山红云金顶。
- 风物君语 -
就在今天(7月2日)下午
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贵州铜仁梵净山
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
这里不仅风光秀美,物种繁多
更是一座佛教名山
今天风物君就带大家领略一下
梵净山的独特魅力
▼
贵州省东部的梵净山,风光秀美,生物繁茂,刚刚在今天正式入选世界自然遗产。但它有一个更为著名的身份——梵天净土,因其自古以来就是佛教圣地。梵净山处在一个族群复杂、民间信仰丰富杂糅的地区,却以“佛教名山”、“弥勒道场”的称号驰名中外。汉传佛教何以传入这崇山峻岭中的“蛮夷腹地”?梵净山又是如何成为与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齐名的第五大佛教名山的?
▲ 梵净山。摄影/朱永忠
单以梵净山峰峦巍峨、云谲波诡的奇异风光解释,怕是不够充分的。梵净山成为“武陵蛮夷”聚居区的佛教圣地,与其身处西南咽喉的地理位置、彼时中央王朝的政治方略及边疆政策等因素息息相关。
梵净山位于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汉书·地理志》称其为“三山谷”。梵净山山体庞大,方圆可达六七百里,是横亘在湖南、贵州、湖北、重庆四省市的武陵山脉的最高峰,自古便处在“武陵五溪”腹地。
▲ 梵净山全景。
武陵山脉中的“五溪”,指今日沅水上游的酉水、辰水、溆水、㵲水和渠水五大支流,主要流经湖南、贵州、湖北、重庆四省市交界处,历史上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1
通往西南的咽喉
梵净山所在的今贵州地区,居于通往西南边陲的交通枢纽位置,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得到重视:《史记》记载,战国时楚与秦争夺西南霸权,就曾经由贵州入云南;汉武帝时还曾派人开通从巴蜀经贵州到岭南的“古夜郎道”。此后历朝历代也始终未放弃将贵州地区打通为重要通道的尝试。然而,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贵州,直至明朝永乐年间才正式建省。
▲ 老金顶燃灯殿。
贵州至明代才成为省级行政单位被纳入中央管理,其原因纷繁复杂。自古以来,贵州便是族群林立、权力纷争之地,加之其位于云贵高原向东南丘陵的过渡地带,交通阻隔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核心地带的交流。因而自汉以来,中央王朝对此区域多采用羁縻政策,保证名义上的统治却始终未强势进入,其政权实际由当地土司掌控。
及至元代,中央政权统治区域空前扩大,西南地区被纳入中央版图。而此时,贵州所在地作为进入西南地区的咽喉,战略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实际上,在历代对贵州通道逐步开发的基础上,元代时已建立了由云南经贵州至湖广的“通道”。
由于途经以贵州为中心的苗疆地区,这条通道被贵州大学杨志强教授及其团队命名为“古苗疆走廊”。历史上,武陵蛮、苗族、瑶族、侗族等都曾通过此走廊进入贵州及西南山地。从地形上说,苗疆走廊处在从两湖地区的洞庭湖平原向云贵高原地形过渡的地带,长期以来湘西及贵州山地族群依此走廊进入平原地区以维持生计。可以说,苗疆走廊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迁徙和交流的重要通道。
2
诞生于冲突中的佛门净土
明代延续了元代对西南地区的统治策略,对苗疆走廊的维护与开发也通过建立卫所、封授土司等政策持续进行。但如元代借道苗疆走廊遭到贵州土司反抗的状况,及至后来明代建省进行统治都始终存在。
▲ 梵净山寨沙侗寨。
真正使中央政权决定在贵州建省,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发生的土司暴乱事件。当时,思南、思州土司因争夺矿场相互仇杀,引起战乱。明派兵平定战乱后,将其地分为八府四州,并设贵州布政使司,由此贵州作为省一级行政单位被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统一管理中。
▲ 冬季梵净山。
但国家力量的控制基本局限在苗疆走廊及其沿线地区,来自“苗蛮”的不稳定因素依旧存在。中央王朝一方面强化对贵州苗疆的军事统治;另一方面在梵净山以东的“生苗”地区修建起“南方长城”。除此之外,中央王朝的另一大举措是加强对苗疆地区的佛教传播。
3
苗疆走廊上的皇家寺院
▲ 梵净山金顶。摄影/吴东俊
佛教在梵净山地区的流传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位于梵净山西麓思邛县境内的西岩寺,据《清一统志》载:“在城西五里甲山寨下,宋时古刹。”说明梵净山佛教至少在宋朝时已经正式传入并兴起。但梵净山真正开始大规模的佛教寺庙建设则在贵州建省之后,具体来说为万历初年。
据梵净山金顶《院道》摩岩(即刻石)、《剪刀峡》摩岩等记载,万历元年(1573年)至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贵州的各任地方官,主持修复了从山麓直达金顶的寺庙和道路,如天马寺、金顶古茶殿、释迦殿、弥勒殿等,也吸引了大批僧众朝拜隐居。贵州巡抚郭之章在其《黔记》(1608年)中写道,“贵州山以梵净山为第一,可比天台”,足见当时梵净山的地位。
▲ 冬季梵净山。
但中央政权在贵州的统治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播州(今遵义一带)宣慰使杨应龙举兵反抗,发动了明代最大规模的土司叛乱。明王朝派八路大军征讨进剿,杨应龙残余部队退守梵净山,其间寺庙遭到大肆破坏。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明王朝在梵净山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重建活动,并命北京户部郎中李芝彦撰《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序中称梵净山为“古佛道场”,誉之为“天下众名岳之宗”。同时,明神宗降旨重建梵净山金顶,命妙玄为钦命僧,各级官员亲自前往督查,重建五寺、一洞、六殿。
▲ 梵净山景区大门。
其中,老金顶古茶殿被敕封为“敕赐圣旨承恩寺”,又称“金顶正殿”,寺内供奉皇帝牌位;释迦殿、九皇殿等分布于正殿左右,世称“脚庵”;扼四方朝山主路的天庆寺、朝天寺、天林寺、天池寺被称为“四大丛林”。此次敕建,奠定了梵净山与其他四大佛教名山齐名的地位。
▲ 摄影/朱永忠
佛教的兴盛,吸引了不少文人逸士以游梵净山为雅,相继登临赋诗,刻石颂功,他们与慕名前来朝拜的香客一起,使得梵净山佛教道场盛极一时。
在明清之后的几百年岁月里,梵净山作为弥勒道场,几经尊崇,也遭遇被毁的数次劫难。几百年间,随着皇庵的香火鼎盛,周边又建起大大小小的寺院佛堂,善男信女往来不息,山间宛若城市。然而,无论弥勒道场如何沉浮,梵净山的天然“净土”一直保持下来。
▲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全世界唯一的黔金丝猴产地,如今,黔金丝猴仅存800余只。摄影/雷孝平
文丨覃妮娜、加贝
编辑丨伊森
本文取自《地道风物·黔东南》原文有增减、修改
未标注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丨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贵州梵净山丨▲ 梵净山红云金顶。- 风物君语 -就在今天(7月2日)下午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贵州铜仁梵净山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这里不仅风光秀美,物种繁多更是一座佛教名
人生总要去一次“梵天净土”吧!梵净山这个山名,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它是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梵净山亦是中国五大佛教圣地。自古以来,弥勒道场梵净山与文殊道场五台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普贤道场峨眉山、观音道场普陀山齐名。是中国第13处世界自然
梵净山红云金顶,海拔2494米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坐高铁到铜仁南站,每天有固定的大巴到梵净山 ,票价35元1人,车程1小时左右,坐高铁到铜仁南站已经下午了建议到铜仁市区住一宿,第二天前往,驾车到从铜仁市区到梵净山全程约120.5公
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印江、松桃、江口三县交界处,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弥勒菩萨道场和国家级自保护区,并入列“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梵净山红云金顶梵净山老金顶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森林茂密,群峰高耸
梵净山位于贵州铜仁,为梵天净土之意,又称三山谷、九龙山、大佛山、月镜山等,是西南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山。梵净山相传为弥勒菩萨道场。现有护国禅寺、承恩寺、天庆寺、朝天寺、西岩寺、天马寺等寺庙数百座,明敕封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释迦殿、弥勒殿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侧鸣沙山东麓断崖上,长约1.7公里,高约50米,洞窟最多有五层,分布错落有致,内有大量的佛教塑像和壁画,内容丰富,气势恢宏,被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是敦煌最知名的旅游景点。莫高窟开始修建于十六国前秦时期,
贵州是个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适宜旅游季节一般为春夏秋季,时间一般为3-11月,3-4月春暖花开,5-6月温度适宜,7-8避暑旅游是非常好的选择。下面分享一下我自己总结的贵州梵净山游玩攻略,不可错过的绝美景色,这份攻略请认真看完。当初是同学推
中新网贵州铜仁5月31日电 题:探访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的“守护卫士”作者 寇中秋 朱子立 肖鑫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太平镇管理总站河口管理站,翻开林管员队长张树成的巡护记录本,里面记录着他和队友们每天进山巡护的详细信息,厚厚的
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景区拍摄的佛光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鹤摄)新华社贵阳12月25日电(记者吴思、汪军)“这片原来都是荒坡,现在漫山遍野都是树。”程德林介绍起家门口的这片林子,高兴又自豪。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缠溪镇周家坳村
文丨崔霁云 图丨林火星 本刊图库7月2日,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中国贵州梵净山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增至53处,世界自然遗产增至13处,世界自然遗产总数超越之前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人机全景照片)。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市,是武陵山脉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如今,梵净山分布着以黔金丝猴、梵净山冷杉为代表的2760余种野生动物和4390余种植物,是中
贵州有一个最独特的地标,叫梵净山,听名字就感觉好“佛系”。它有着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原始森林,也是黔金丝猴唯一的栖息地。就在7月2日,佛系的梵净山终于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如今,贵州
来源:环球网-文旅频道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
当时,在波斯湾西岸巴林王国首都麦纳麦召开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很多人开始以为听错了。没错,就是贵州铜仁的梵净山最终获表决通过。这里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是贵州省继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
新华社贵阳7月7日电 题:云梯万步天路远——中国梵净山何以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新华社记者向定杰、汪军“我的家乡梵净山,红云金顶入云端;云梯万步天路远,风雨飘飘几千年。”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唱出了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天生丽质。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