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03:27:52 | 浏览:68
梵净山的春天来得相对要晚一些。
3月底,梵净山下的植物,花期已至繁盛,而山上仍有积雪,珙桐、高山杜鹃等树种才刚刚步入花期。
花期不同,物种差异也不小。据梵净山遗产展示中心的解说员介绍,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物种,与周边山区相对比,重复率低于30%。
这源于其独特的地貌——以变质岩为主的梵净山岩体,宛如一座巨大的“生态孤岛”,从喀斯特丘陵的“海洋”中浮出。
这样的山,全世界都独一无二。
这样的生态系统,注定不甘平凡。
如今,梵净山正朝着“国家公园”行进。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尚空透露,《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方案》已制定完成,并于2022年年初已由贵州省委、省政府向国家林草局递交。
梵净山一景
山与人:130多位巡山人筑起“生态防线”
梵净山管理局河口管理站站长杨权勇守护山林近30年。
10000多天的时间,杨权勇日常的工作,大多在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缓冲区进行。他和梵净山原始森林最“亲密”的一次接触,只有两三天,却险之又险。
那是在2014年11月,杨权勇跟随科考队进山。在最高峰凤凰山一带,他们路过当地人称“鬼门关”的地方,顺着老树藤下到山谷中,再顺势攀爬上另一面的峭壁。
途中,杨权勇不小心淌进有浮冰的湍急溪流,瞬间刺骨般寒冷。
惊险过后,有别样的收获。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里,看着外来专家们观察、讨论某种动物的脚印,采集一些他从未见过的植物作为研究样本,不时露出惊讶或者欣喜的神情,杨权勇越发感觉到,自己多年守着的是一座“宝藏”山。
梵净山管理局河口管理站站长杨权勇讲述巡山经历
他手下的5位驻站林管员,以及辖区内村民组的护林员,每人每天巡山8个小时以上。
巡山工作看似简单,责任却重大。
“一旦有火情发生,全年绩效一票否决。”杨权勇说,近10年来保护区偷采偷猎情况鲜有发生,春秋季及清明节的森林防火工作才是最紧要的。他常跟年轻一代人强调:“寻好山,守好路,看好人,盯死坟。”
在外围巡山没有那么多危险,迷路也是常有的事,山中信号差,导航设备“瘫痪”,护林员们只能“凭感觉”走。有的路段从电子地图上看仅短短一公里,因地势陡峭可能要绕路多走上个把小时。
梵净山管理局设7个管理站,共有130多位护林员。从梵净山1956年被国家原林业部划定为天然森林禁伐区,到1978年成立自然保护区,再到201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他们都是见证者。
“我们还将见证梵净山国家公园的创建,同时也会继续为保护梵净山出力。”杨权勇说。
虽然每个人都只是很小的一份子,但也正是有大家日复一日的巡逻与管护,才为这座“生态孤岛”外围筑牢了一道生态防线。
山与村:30年以“保护为主”的绿色发展
梵净山遗产地共计775平方公里。其中遗产地核心区面积403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372平方公里。
面向游客开放的区域,仅占其总面积的2.11%。游客们通常从东线(江口县境内)上山、西线(印江自治县境内)下山。
梵净山面向游客开放的区域,仅占其总面积的2.11%
2018年9月,居住在梵净山核心区的143户501名原住民,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出大山。但当地政府并没有“一刀切”地将山民们都迁出,而是实行分区保护管理,实验区内的村民可继续留在山中生活。
印江自治县紫薇镇团龙村,就是在实验区内唯一整村保留的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但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却并非旅游业。
团龙村家家户户有茶园。
1992年开始,团龙村村民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传承600多年的种茶历史,大规模还茶,目前约有1400多亩茶园,翠峰、毛峰、大宗茶叶的年产量共计6万斤左右。靠着茶,人均年收入8000多元左右。
猎户柴恩雄转型做了茶农,除了打理家中十几亩茶园,他还将山中枯木收集起来“变废为宝”,打磨成精巧的根雕作品,吸引了四川、湖南等地客商前来购买。
梵净山遗产地范围内的民族村寨——印江自治县紫薇镇团龙村
按照2019年出台的《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规定,团龙村属于二级保护区。除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科研教学、观光旅游和不损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原有居民生活生产设施改造外,禁止开发建设商业房地产以及其他破坏资源或者景观、污染环境的项目。
“2000年村庄重新规划以后,村民们的屋舍就再也没有过改建、扩建。”柴恩雄告诉记者,曾有来客评价,这样的“限制”,不利于精品民宿之类旅游产品的打造,他和村民们却乐在其中。
“保护为主、绿色发展,已然是全村人的共识。”柴华说,他期待“国家公园”建立后,能有更多政策支持团龙村探索尝试新的绿色产业,继续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让团龙村的世世代代守着这一方绿水青山,过更舒心的日子。
山与猴:目前6只黔金丝猴在救助站“定居”
梵净山申报国家公园有个“加分项”:梵净山是黔金丝猴、梵净山冷杉在地球上唯一的自然栖息地。
这两个梵净山“旗舰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定为“濒危”等级。
775平方公里的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区内,5000多株梵净山冷杉仅在3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内生长,700多只黔金丝猴的主要活动范围也只有200多平方公里。
黔金丝猴的种群数据调查于90年代中期。它们异常“胆小”,一察觉险情,便会迅速退回密林,因此其数量极难统计。
如果想亲眼要见到黔金丝猴,只有在梵净山野生动物救助站和北京动物园。
梵净山野生动物救助站成立于1990年。目前有6只黔金丝猴在救助站“定居”,年纪最大的一只,已在救助站生活了26年,于2012年左右在“猴王争霸赛”中败北离群。
梵净山野生动物救助站内的黔金丝猴
梵净山野生动物救助站负责人杨伟说,梵净山申遗成功以来,救助站共救助和放归了31种、160多只受伤的野生动物,其中有部分线索还是周边山民打电话来告知的。
一周前,救助站刚将一只救助康复的鹰放归山林。
“黔金丝猴被救助和人工饲养后,很难回到野外。”杨伟说,黔金丝猴属群居动物,目前所救助的6只猴已彼此“接纳”,组建起新家族,但若要将其送回原始森林,这个群体又太弱小。
为了让这些“地球独生子”膳食营养更均衡,救助站每月安排3000元的“伙食费”,给它们购买水果蔬菜和鸡蛋等食物。
2020年11月,贵州省林业局启动了有关黔金丝猴种群数量、活动规律的研究,在其活动的主要区域(保护区东北角一带)安置了5台热成像和可见光摄像头。
根据监控摄像头及收回的红外相机的长期数据,杨伟分析,在多数黔金丝猴群体里,亚成猴(已离开母猴独立,但还未性成熟的猴子)与带幼猴的母猴在猴群中占大多数,“说明黔金丝猴种群数量在增加。”
山与万物:大数据24小时全天候动态监测
设立国家公园,共有9大项21小项指标。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超过10小项就能达标。而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满足其中18小项。
各项指标中,自然生态类指标又占据较大篇幅。
梵净山的生态系统完整、平衡,且自成体系,对科研工作者们来说,是一个太具吸引力的谜题。
7000多个野生动植物种,缺一不可。梵净山核心区64万亩原始森林,大约有接近45万亩左右的水青冈。这一在梵净山生态系统中起主导地位的“顶级”群落若稍有异常,也必将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繁育。
梵净山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正接收着24个森林防火点、24个人为活动点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数据传输,每个点都有可见光和热成像两个镜头,超过60摄氏度时会自动报警。
监控不仅助于森林防火,也可供科研者们观察不易接触到的野生动物。梵净山管理局科教科副科长李海波曾在视频中看到过一只黑熊,灵活地爬上灯台树采摘树叶吃。
梵净山麓,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减少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有关部门在修建环梵净山盘山公路时采取了打隧道的方式,形成了几条天然的生态廊道。
其中一条位于江口、印江交界处龙门坳,一条30多米长的盘山公路隧道,隧道上方移栽铺设了当地的植物物种;另一条则位于梵净山东麓的冷家坝麻溪坳,长200多米,植物很自然地和山体融为一体。
监控摄像头及红外相机已拍摄到豹猫、毛冠鹿、野猪及啮齿类动物从廊道路过,虽然它们过路的时候还是会小心翼翼地观望。
“等隧道上方和天然原始林一样,它们就可毫无戒心地穿越了。”李海波说,目前生态廊道还未发现黔金丝猴路过,“只有当它们种群数扩大,且廊道两边的人为活动较少、生态环境更好时,或许它们将会在迁徙中选择路过。”
梵净山管理局局长尚空说,梵净山若能成功创建国家公园的创建,将起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管理体系。自然保护区内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区域,也会变更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未来的梵净山国家公园,将成为世界上‘最严格’的自然保护地,更加注重境内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保护。守住生态保护的底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多彩贵州网
人生总要去一次“梵天净土”吧!梵净山这个山名,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它是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梵净山亦是中国五大佛教圣地。自古以来,弥勒道场梵净山与文殊道场五台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普贤道场峨眉山、观音道场普陀山齐名。是中国第13处世界自然
梵净山红云金顶,海拔2494米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坐高铁到铜仁南站,每天有固定的大巴到梵净山 ,票价35元1人,车程1小时左右,坐高铁到铜仁南站已经下午了建议到铜仁市区住一宿,第二天前往,驾车到从铜仁市区到梵净山全程约120.5公
梵净山的春天来得相对要晚一些。3月底,梵净山下的植物,花期已至繁盛,而山上仍有积雪,珙桐、高山杜鹃等树种才刚刚步入花期。花期不同,物种差异也不小。据梵净山遗产展示中心的解说员介绍,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物种,与周边山区相对比,重复率低于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近日,贵州林业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暨“走进武陵之巅 探访地球独生子”大型公益科普直播活动在梵净山保护区举办。活动当天,在梵净山保护区莲花广场前举办了主题宣传活动,以环形展板展示与现场有奖问答等形式
因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雄关”而得名的甘肃省嘉峪关市,是西北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近年来,嘉峪关市以生态立市,通过科学治污、推进绿色生态产业等措施,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戈壁明珠城市。(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景永鹏 龙毅)
提到梵净山,你会想到什么?天空之城,还是云上秘境?梵净山中明代户部郎中李芝彦在《敕赐碑》中写道“梵净山……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生之景”是“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的天下名岳之宗在梵净山,拥有着覆盖率超过97%的原始森林;在梵净山,孕
虽然小梵之前做过很多很多梵净山的旅游攻略但是前段时间在爬山途中听到很多游客在彼此询问缆车要坐多久啊,蘑菇石的海拔多高啊等等这些问题然后小梵发现在这之前攻略都是游客怎么来,怎么吃怎么玩关于这座山的游览细节做得并不多正好马上也到五一假期了小梵就
五一期间走了一趟黔东之行,观黄果树瀑布,穿小七孔古桥,宿西江千户苗寨,游镇远舞阳之河,最后一站是登佛教圣山——梵净山。 清晨五点半起床,六点从铜仁国宾馆出发,到景区大门,用时一个小时。 此时,大雾弥漫,门口已有不少操南腔北调的旅游团队在集
贵州第一山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世界自然遗产,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一词。能够得上这个名字,自然不是凡俗人造之景。我不懂佛学,只会静静地爬山,静静地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静静地感受梵净山那独特的魅力。2017、20
大家新年好,2023年请继续指教2022年的假都休完了2023年的长假,憋了三年的你准备怎么休?先来看看2023年的放假安排↓↓↓↓(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微博)如果2023年梵净山是你必须要完成的目标,那么,不同小长假过来能看到什么风景?
久闻天空之城梵净山的大名,也选了一些镜头散落在秋思的MV(秋思MV)中,算是对梵净山有一点初步印象梵净山初步印象走过路过不想错过,天气好不好不在考虑之列,下午天气尚好,赶到景区已是万家灯火,民宿一条街,随便选了一家,可以免费停车一晚,停车场
这个三月梵净山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让我们不由得期待接下来的春天会有多精彩梵净山的三月是由一场雪开启的当我们以为已经春光晴好三月中旬,雪又开始了第二次返场让我们在春天又做了一场关于雪的梦两场雪之后最近几天梵净山终于放晴了春花明媚,日光倾城让人忍
梵净山是“贵州第一山”,风景绝伦景色奇特,也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世界自然遗产,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系武陵山脉主峰,最高峰海拔2572米,本篇自由行攻略,从交通、门票、住宿、行程路线、游玩注意事项等多方面阐述。大交通去梵净山旅行,大交通首先就是到
中新网贵州铜仁5月31日电 题:探访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的“守护卫士”作者 寇中秋 朱子立 肖鑫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太平镇管理总站河口管理站,翻开林管员队长张树成的巡护记录本,里面记录着他和队友们每天进山巡护的详细信息,厚厚的
贵州旅游 【冬探梵净山,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极致诱惑️】这里每到冬季,伴随气温骤降,形成的天然冰瀑便是一道亮丽景观,尤其以梵净山里的天然冰柱最为吸引人,仿佛时间凝固,大自然送给我们一件精工细琢的绝世珍品!也许只有身临其境,你才会发自内心的赞